14| 0
|
精准表达 人人都需要精准表达术 |
精准表达 人人都需要精准表达术 刻意练习,逐步成为精准表达的高手
学会有目的的表达
有目标的训练
每次确定一个套路模型
保持专注
专注,根据模型刻意改编练习
有及时反馈
找人听
手机录回听
跳出舒适区
按照套路练,享受麻烦的感觉
总结
刻意练习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心理表征来思考问题。我们只有努力去复制杰出人物的成就,失败了就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会失败,才能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
学习精准表达,有两个基本的原则:
学会倾听
独立思考
我们知道,表达表达。其实是两层意思,表和达:
表:是将你的意思清晰准确的表示出去。
达:是你表示的意思达到对方的思维意识里。
所以我们了解了,表达是一个双向的过程,你得让别人知道,你确实在认真对待他所说的每个字,这样对方才愿意听你的高谈阔论。
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人说这样一句话:他说的话有点太多了!但是,恐怕没人听到这样一句:他听的话太多了!所以倾听是一项让人喜欢的技能。
一、学会倾听
倾听分成了三个阶段:
001:我在听
还是以自我为中心,虽然确实在听,但是别人说的话,能够接受多少?在收听的同时,你是否还在想着我如何反驳,如何接上下一句....那么无形中,你的注意力会放在自己的收听上,而不是别人的说话上,听到最后,就变成自己去消化内心的消息去了。
002:你再说
注意力开始放在了对方身上,开始主动地觉知对方说话的侧重点,甚至对方的肢体动作,不过倾听的仅仅是对方表达的表象,而语言深层次的意境并没有深入理解,而对方也没有感知到你在用心倾听。
003:我们本来就在同一个频率上
在同频上,有五个字的秘籍套路:模仿且灵活。
拆开,模仿分成了两个层面:
①下巴的模仿
在说话的时候,伴随着节奏和内容的变化,下巴会时上时下、时左时右。模仿对方的下巴,没有引申的含义,仅仅是最容易看出对方动向的一个地方。
②语言的模仿
诀窍:重复对方的最后一句话。
在你和你的客户、上司,或者是地位比你高的人谈话的时候,当对方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,或者给出一个选择的时候,不要着急去做解答、判断,因为对方仅仅是表达的一种感触,并非需要确切的答案,有时候言多必失,场面有时候比较尴尬就不好了。
所以,只需要重复对方的意思就好,别升华、别提炼、别总结!
下面我再说灵活。
灵活是指所有的肢体动作都可以灵活模仿。为什么要灵活模仿呢?因为过度模仿会显得比较假。如何做到灵活模仿呢?
比如你的上司和你谈话的时候,双手抱胸或者双手霸气的搭在沙发背上,同时翘起二郎腿。这个时候,可以灵活模仿:双手交叉,放在大腿上,或者桌子上或者身体可以适当的后仰靠在沙发或者椅子上,双手可以垂直的垂放在沙发上;而小腿可以交叉放置。
有些人可能会问,这种动作会起到什么效果呢?
这些细微动作,帮助我们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,在对方没有察觉的时候,悄悄的拉近了我们的心理距离。
学会倾听,就是让对方感知到你在倾听,你们是同频的,接下来你们的交流将更加的直抵人心,这是种能量场的匹配和收买对方潜意识的行为。
二、独立思考
精准表达需要内外兼修,现在信息泛滥,词不达意的情况时有发生,有些人用精准的方式说出意思不精准的话,时有发生。
所以,我们在碰到别人的这些话的时候,不能全盘接受,而是需要独立思考。
001:我们总会有习惯性的定义谬论
我们总会因为自己的认知偏差,明明说的是A,但是表述成了B。
比如:小王昨天在酒吧被人骂了,还不敢还嘴,真不是男人!
说的是被人骂的事实,表达成了不是男人!
这就是定义谬论。在现实中,无时无刻的都存在这种定义谬论的坑,你稍不注意就掉进定义谬论的坑中还不自知,防不胜防。所以需要独立思考!
002:我们总会忽略了可能性的原因
当陈述一个事实,表达一个观点后,这个观点有没有可能性的替代原因呢?这个观点是否是主要因素呢?是否存在避重就轻呢?
比如开发商有一个数据:购买学区房家庭的孩子,学习成绩普遍比其他家庭的成绩好!
好像很有说服力啊!但是,这里是否要思考一下,购买学区房的家庭,本身就是非常注重孩子教育的家庭,家长在家以身作则都在学习,家里电视也不看,手机也不玩。结果我们听信了开发商的数据,买了学区房,结果在家该打麻将还是打麻将,该玩手机还是玩手机。最后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没有任何起色,最后还会怪孩子不争气。
这是因为你的归因谬论,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原因了。
所以,独立思考很重要。精准不能仅仅表达形式上的精准,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精准,这里需要杜绝定义谬论和归因谬论的大坑。
网盘下载地址:
购买主题
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0 金钱 才能浏览
| |
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奇缘网 ( 鄂ICP备2023000615号-1 )
GMT+8, 2025-1-15 18:35 , Processed in 0.032731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